對中國農業來說,2016年是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年。年初的凍害、夏季的暴雨和冰雹、后期的干旱,都嚴重影響了作物豐產豐收。提高作物抗逆性,災后恢復生產成為栽培管理研究的一個主要課題。
在眾多提高作物抗逆性的肥料產品中,生物酶肥以其安全高效性,受到越來越多農戶和市場的關注。那么,生物酶肥是如何提高作物抗逆性、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的,本報記者專程采訪了生物酶肥發明人孫立文教授,他從技術原理和實際效果兩方面詳細講解了生物酶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上的神奇效果。
孫立文介紹,生物酶其實就是微生物菌分泌的高活性物質。酶有兩大作用,養分的合成和分解。沒有酶的參與,任何養分的合成、轉化都不可能。缺少酶,作物就無法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沒有酶,作物就無法正常存活。所以說,沒有酶就沒有生命,生物酶在作物生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低溫、水澇等惡劣氣候影響作物生長,主要是影響植物體內酶的合成。如果在低溫和水澇情況下對植物加施外源酶,補充、替代植物自身合成的內源酶,就能促進植物正常新陳代謝,提高作物體內葡萄糖的合成,提高生命力,從而提高作物抵抗低溫病害的能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抵御不良環境的影響,維持正常生存。
例如,2015年禹城市魯化化肥有限公司在廣東韶關甘蔗上用“多維金”生物酶肥解救受水災的甘蔗,本來要絕產的甘蔗年底獲得豐收,畝產達到9000公斤以上。今年黑龍江五常受到低溫凍害,插秧早的水稻死亡率達到30%以上,當地有機大米合作社用“多維金”生物酶肥,保苗率基本達到95%以上。
其次,干旱氣候影響作物生長,生物酶也能起到非常好的預防和調節作用。一方面,生物酶能夠促進生根,作物根系發達,就能吸收土壤里更多的水分,抗旱效果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植物在遇到干旱時,還能通過生物酶的影響調節葉片氣孔的開閉,減少蒸騰作用,從而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今年吉林省農安縣因為氣候干旱,一些農戶玉米絕產,但當地使用“多維金”生物酶肥的農戶卻獲得了較好的收成,說明生物酶肥在抗旱上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較后,生物酶肥不但提供作物生長的必要養分,而且通過添加外源酶補充和代替植物內源酶,提高作物生命力和免疫力,促進根系發達,在恢復生產方面效果也非常顯著。
今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碾子山一農戶玉米苗期受到雹災,地上部分被冰雹砸中的葉片基本脫落。重新播種,怕積溫搶不夠。農戶把信息反饋給孫立文教授后,他建議把玉米苗地上部分割除,噴施生物酶肥“生命酶2號”。由于“生命酶2號”具有很強的促進生長能力,一星期后玉米重新長出莖葉,獲得重生的玉米苗后期也獲得了好的收成。
這一經驗被運用到廣西省灌陽縣再生水稻上,效果也特別好。再生水稻,就是水稻收割后利用原根系,通過施肥等管理,再次長出莖葉和稻穗的一種種植技術。
孫立文表示,生物酶肥作為植物酵素,一直在農業抵抗惡劣氣候、豐產豐收方面起著非常好的作用,市場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推廣生物酶肥,提高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免疫能力,是應對不良氣候、保證農業豐產豐收的一個重要手段。